北豆腐(老豆腐)加工技術
北豆腐(老豆腐)加工技術
工藝流程:點漿→蹲腦→攤布→澆制→壓制→切塊→降溫→成品
煮沸后的豆?jié){,豆制品批發(fā)需要根據(jù)環(huán)境溫度加入冷水,使溫度降至80℃左右,豆?jié){濃度相應7.5度左右時開始點漿。點漿所用凝固劑為鹵水,使用量為***之四。用時先將鹵片粉碎成鹵粉加水溶解,溶解后調整鹵水濃度,一般調到 1013即可直接使用。點漿時,取三分之二豆?jié){盛在豆腐花缸里,余下的三分之一盛在熟漿桶里,待豆?jié){溫度降至80℃時,攪拌使豆?jié){上下均勻,然后靜置3分鐘,豆?jié){即初步凝固為豆腐花。
蹲腦:一般為 1520 分鐘,使蛋白質進一步凝固。由于冬季氣溫較低,需要進行保溫。
在箱套內攤好豆腐布,使得豆腐布緊貼在箱套內壁,底部要構成4個底角,4只布角應露出在套圈四邊外,布的四邊貼在箱套四角沿口處。
4、澆制: 北豆腐老度,澆制前須將豆腐花所含的一部分水分先行排除,即先用竹劍將缸內的豆腐花劃成6~8厘米見方的方塊,使一部分水分泄出,然后用大勺將豆腐花舀入箱套內。盒子里的豆腦粗細要均勻,四角要飽滿,不能有空角。最后將豆腐皮布均勻拉緊蓋上,自然瀝干1小時。這時,豆腐已經(jīng)基本成型。
為使豆腐進一步排水,以達到規(guī)定的質量,需要進行壓制。可用一個豆腐箱壓豆腐箱的方式可以進行。壓縮應逐漸加壓,如開始壓力過大,應排出黃色的奶水不能出來,豆腐里面會有大的水泡,影響產(chǎn)品的質量。壓制時間一般掌握在 1518 分鐘。由于原料不同,按壓和蹲下的程度不同,按壓時間要靈活控制。
切:因為手工壓制是把豆腐壓在大木箱里,壓制后需要按規(guī)格切成小塊。豆腐塊的大小可以根據(jù)銷售方法和用戶要求來確定。塊形以長方形為好,要求使用刀口要直,不偏斜。切好塊后,放人豆腐包裝箱內。
7、降溫:
豆腐放入包裝箱內,需適當降溫,防止變質。降溫的方法很多,有水浴降溫、自然降溫、風冷降溫。
質量標準①感官指標:色澤潔白,持水性好,組織緊密,柔而有勁,質地細膩, 無細渣。具體指標見下。
項目 水分(%) 蛋白質(%) 砷(mg/kg) 鉛(mg/kg) 細菌總數(shù)(個/g) 致病菌
標準 ≤85 ≥8 ≤0.5 ≤1.0 ≤30000
不得檢出
貨物存放:成品堆放要有利于散熱。豆腐盒要一個一個疊起來。豆腐不宜堆放。堆放場所應通風陰涼。熱豆腐和冷豆腐要分開堆放。盡量縮短銷售時間。去掉包布后,用干凈的冷水沖洗豆腐表面,以減少豆腐的酸味。